编者按:正当俄军在乌东战场不断积累优势时,乌克兰却在库尔斯克等地向俄罗斯刺出了出乎意料的一刀。为何俄军面对本土遭偷袭反应迟钝?为何西方此时依旧在唱衰乌克兰?本期《军机处》邀请军事专家邵永灵、俞硕为您解读正在发生剧变的俄乌冲突。
对话丨邵永灵 俞硕
编辑丨陈佳仲
《军机处》:乌军近期大举进攻俄罗斯库尔斯克,这场新攻势是否是“虚晃一枪”,实际上想在库尔斯克以外开辟新战线?
邵永灵:不太可能,俄乌目前已经有多个战场,比如南部的赫尔松、扎波罗热;东部的顿涅茨克和北部的哈尔科夫,再加上当前的库尔斯克。
以乌克兰的人口和资源,在其他方向再开辟新战场不现实,也没有这个实力。
图为乌军在库尔斯克地区行动画面
俞硕:根据开源情报判断,乌克兰在库尔斯克投入的是其“压箱底”的战略预备队,以及近些年积攒的重型装备。如果再去开辟一个新战场,基本上不可能。
《军机处》:现在整个战场局势是不是对乌克兰更有利?
邵永灵:俄罗斯没有想到库尔斯克会发生规模这么大的战斗,驻扎在该地区的边防军基本都是义务兵,这些部队没有受过太多军事训练,战斗力比较弱。乌方进攻库尔斯克的目的是逼迫乌东地区的俄军精锐回防,为前线乌军减压。
图为遭乌军伏击的俄军车队
但俄军在乌东势头很好,已经拿下了很多重要据点,距离胜利可能只有一步之遥。如果此时回防,正中乌军下怀。
从历史上来看,俄罗斯国土面积广袤,且历来有以空间换时间的传统。所以俄罗斯并不是很担心乌军越境打击,等乌东方向战事缓解后,再回防库尔斯克也来得及。
《军机处》:7月31号,立陶宛外长宣称首批援乌的6架F-16战机已经运抵乌克兰,一周之后乌军就在库尔斯克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这两件事之间有无关联?
俞硕:F-16是西方援助乌克兰最复杂,且价值最高的装备。F-16抵乌后,乌方必须作出一些“成绩”,让西方认为乌克兰值得援助。
图为乌军装备的F-16战机
尽管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乌克兰已经把F-16投入到库尔斯克方向的进攻中,但个人认为,这其中还是有一定因果关系。
《军机处》:库尔斯克离莫斯科并不远,乌军是否有能力继续向俄罗斯纵深地区展开进攻?
邵永灵:不太可能。乌克兰现在取得了部分胜利,但是如果继续深入,可能就是失败的开始。先期占领的这些据点可能不会控制太久,如果要长期坚守,就必然会投入更多资源。
图为遭俄军击毁的装甲车辆
届时,这场突袭将变成堑壕战,以乌军当前的实力来看,根本没有能力在库尔斯克与俄军长期拉锯。
《军机处》:俄军使用“伊斯坎德尔”-M导弹摧毁了乌军的“海马斯”火箭炮系统和“爱国者”防空系统等重型装备,令乌方损失严重。未来无人机加导弹的模式是否会成为战场上的主流之一?
邵永灵:“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相比巡航导弹,在射程、飞行速度、战斗部威力方面更有优势。例如:俄军KH-55巡航导弹严重依赖像大型水面舰艇或轰炸机等发射平台。而“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使用发射车发射,生存能力更强,超音速飞行的弹头也更难被拦截。
图为俄军“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
利用无人机前出侦察,并给弹道导弹进行中继引导,能让导弹就打得更准。这种打击模式可能在未来战争当中得到广泛运用。
《军机处》:库尔斯克攻势到现在,乌方损失了大概40多辆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俄方只有十几辆损失,这种交换比能说明什么?
俞硕:以往都是俄军装甲部队进攻,乌军防守。俄军作为进攻方目标显眼,相当于在打明牌,乌军反坦克小组会利用无人机、地雷、反坦克导弹等武器对俄机械化部队进行迟滞。
图为被俄军摧毁的乌军美制M-1主战坦克
现在也同样,俄军反坦克小组利用“柳叶刀”巡飞弹等各类反装甲武器迟滞乌方行动,乌军装甲部队伤亡自然很大。这并不代表俄军有多强,乌军有多差,只是攻守态势转换后的必然代价。
《军机处》:在当前局势下,俄军是否会动用核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俄罗斯所谓的红线到底存不存在?
邵永灵:所谓的红线很多时候是一种立场。对俄罗斯来说乌军攻入库尔斯克并不是红线。卢卡申科日前说:“如果用了核武器,乌克兰会特别高兴,我们将失去所有支持者。”他意思很明确,如果动用核武器,就可能被全世界孤立了;如果动用核武器,这样影响会扩散到很多国家。
俄军“伊斯坎德尔”导弹可搭载战术核弹头
如果说莫斯科突然遭到大规模攻击,或者北约亲自下场与俄军作战,这或许是俄罗斯真正的红线。我们能看到,西方对此还是非常慎重的,极力避免和俄罗斯发生直接对抗,所以俄军使用核武器的概率非常小。
本期由青花汾酒独家冠名的《军机处》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