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师汉江突围始末:掩护友军孤师断后,为救伤员政委被俘
发布日期:2024-06-09 20:52    点击次数:143

1953年9月2日晨,位于釜山的战俘管理营里,几名美军士兵进到一间囚室,不由分说地把单独关押在这里的志愿军60军180师代理政委吴成德拽到操场上,用高压水枪不停地攻击吴成德。吴成德被强大的水流一次一次打倒在地,又一次一次顽强地站了起来……

1951年4月22日,为挫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李承晚南朝鲜军从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的企图,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三八线”南北地区发起了大规模反击战,史称“第5次战役”。

1951年4月28日,作为“第5次战役”粮弹物资补给的主要基地,我军位于三登里的90余节载满粮弹、油料、药品、被服的补给车皮被美军轰炸机尽数炸毁,导致运往前线的补给物资大减,至5月中旬几乎中断。

5月21日,中朝联合司令部鉴于运输工具缺少,前线粮食弹药补给不足,且西线美军又已经东援,使我继续扩大攻势困难增加。为此,决定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的作战行动暂告结束。

同日,中朝联合司令部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向中国军队发布命令:

“各兵团(3兵团、9兵团、19兵团)准备23日晚即开始向涟川、铁原、金化、华川一带转移。”

3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接到志愿军总部的命令后,于21日当晚向所属12军、15军、60军下达了撤退命令。

60军军长韦杰接到的命令是:

“以60军担任本兵团之阻击任务,置于白逸里、白积山以南,东起与9兵团分界线,西起与19兵团分界线,利用华川西南山区节节阻击敌人,于22日晚间开始向指定地区转移。”

战前,60军179师、181师分别调拨给了12军、15军配属作战。

现在,作为担负整个3兵团撤退掩护任务的60军,韦杰军长的手上就只有军部直属队和180师了。

5月23日凌晨3点,在完成阻击任务后正要撤退之际,60军军长韦杰接到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发来暂停撤退的命令:

“由于运力缺乏,现战地伤员尚未运走,12军5000余伤员全部未运。15军除已运走的伤员外,现水泗洞附近尚有2000名不能行动之伤员,你部也有1000余伤员。为此决定,暂不撤守,并于前沿构筑坚固工事阻击敌人,运走伤员之后再行撤守。”

60军军长韦杰接到这个命令后,瞬间就头皮发麻了……

此时,位于180师右翼防线的友军19兵团63军按照兵团司令员杨得志的命令,6个小时前就已经全军后撤了。

左翼防线上的3兵团15军,更是在8个小时以前就已经按照既定部署全军退出了阵地。

180师左右两翼现在已经完全空了,15军和63军的防线上一个人都没有了,180师真正成为了一支孤师。而在180师的正前方,却是美军第7师、第24师,以及南朝鲜第6师的部队,合计8万余人的追兵。

180师作为整个防线上最后撤退的一个师,本已是身处险境了,现在还要再去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韦杰真是为他们捏把汗!

但命令就是命令,必须执行,韦杰犹豫再三后,于5月23日凌晨3时,给180师下达了命令:

“你部立即停止北撤,继续在北汉江以南掩护全兵团伤员转运。江南部队应争取坚守5天时间。”

180师前身是晋冀鲁豫各解放区的县大队、区小队等等地方部队。1947年,上述地方武装合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第24旅,其后改称华北军区第8纵队第24旅。

1949年2月全军统一番号,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师,隶属60军建制。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时,180师正在四川川西剿匪和从事农业生产。12月,奉军委命令,180师开赴河北沧州古运河边泊头镇集结整训,为赴朝参战做各项准备。

1951年2月,180师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60军战斗序列,入朝参战。

180师师长郑其贵是由政治委员转任的,此前长期从事政治工作,缺乏军事指挥经验。郑其贵转任师长后,政委一职空缺,由政治部主任吴成德代理政委。

吴成德是山西新绛县人,1937年抗战爆发后,赴太原在我党领导下的山西军政训练班学习,其后在山西新军213旅57团3营担任教导员。

1940年后,该部改建为八路军。吴成德率部参加了百团大战、中条山反扫荡等多次对日军作战。

解放战争中,吴成德率部参加了运城、晋中、太原等城市攻坚战役。之后随第二野战军转战大西南,参加过秦岭战役及眉山剿匪等战斗,是一位军政双优的指挥员。

1951年5月23日凌晨3时接到命令后,180师为了完成掩护全兵团伤员北撤的任务,继续阻击当面之敌。

直至24日美军从19兵团撤退后的空隙中直插过来,一部迅速渡过北汉江,一部杀入63军撤退前的防区,180师这才边打边退向汉江北岸突围。

至此,180师经过一天一夜的顽强阻击,使得全线我军各部均与美军脱离了上百公里的距离,180师此刻真正开始了孤悬敌后的突围战斗。

180师538团、539团死守汉江南岸与敌激战,掩护师直属队和540团强渡汉江。540团炮营在城皇堂渡口过江时,因装备沉重无法及时过江,被美军一部合围,阻于南岸渡口滩头。

炮营全体官兵在教导员任振华的指挥下,与敌人血战至最后一刻。身负重伤的任振华拉响最后一枚手雷,引爆弹药箱内的炮弹与敌同归于尽,全营官兵均壮烈牺牲。

之后,汉江南岸沿江所有渡口均被联军掌控。538团、539团陷入一面背水、三面被围的绝境,眼看已然无法回撤了。

5月25日凌晨,趁着夜色掩护,180师538团、539团用3根电话线从南岸拉到北岸。两个团的官兵凭着这3根电话线武装泅渡,除600余名伤员被汹涌的江水冲走,余部最终到达北岸,但重装备已全部丢失。

渡过汉江的180师分为两路突围:

538团、540团在驾德山修筑工事阻击敌军,掩护539团及师直属队先行撤退。

539团护卫着医院、通信、后勤等师直属分队迅速北移。

担负断后掩护任务的538团、540团以伤亡三分之二的代价,于5月27日甩掉美军第7师的沿途尾随追击抵达鹰峰山下时,与美军第24重装师迎头撞上,再次陷入重围。

战至27日夜,最后的时刻到来了,郑其贵师长命令:

“砸毁电台、烧毁密码本、销毁所有机要文件包括行军地图,分散突围,拼死做最后一搏!”

吴成德代政委本来由一个警卫班护送,由于目标小,有极大的机会能够从敌军结合部的缝隙中漏出去。但在突围途中,吴成德在一个山洼里遇到了300多名伤员。这些伤员为了不拖累部队突围,都是主动要求留来的。

此情此景,作为180师代政委的吴成德不忍心抛下他们,在这生与死的十字路口,吴成德选择了与伤员们在一起,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

吴成德翻身下马,拔出手枪打死了自己的战马。然后来到了伤员中间,高声鼓励大家:

“不要怕,我和你们在一起,我们一定能突出去!”

吴成德把伤员按40人分为一组,每组由两名干部带队,大伙互相搀扶着,开始了惨烈的突围作战。

这支全部由伤员组成的突围部队沿途不断收容其他的掉队伤员,180师各部队被打散的官兵也加入进来,人数滚雪球一样的迅速壮大至五、六百人。

吴成德率领着这支部队左冲右杀,整整拼杀了一夜,身边的战士不断地倒下,人越打越少,却始终无法冲出敌人的包围圈。

天明时分,吴成德眼见突围无望,带着身旁仅剩下的33人放弃突围转入山林打游击,期望能够坚持到大部队反攻时再行归建。

吴成德率领着这支小部队,在深山密林中坚持山地游击长达14个月,终于在弹尽粮绝仅剩3个人的情况下,被美军搜山队俘获。

吴成德被俘后被敌人押送至位于釜山的战俘管理营关押,由于180师代政委吴成德是朝鲜战争中我军唯一一名被俘的师级干部。因此成为了敌人的重点看押对象,无论是威逼还是利诱,吴成德始终不屈不挠地与敌人抗争。

敌人穷尽一切手段企图让吴成德发表声明自愿去台,均遭吴成德严词拒绝。恼羞成怒的敌人为此对吴成德用尽酷刑,惨无人道的残酷折磨,但始终一无所获。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生效,双方经过多轮谈判,开始交换战俘。吴成德作为职务最高者,成为了最后一批被遣返回国的志愿军战俘。

1953年9月2日,天刚蒙蒙亮,位于釜山的战俘管理营里,几名美军士兵闯进一间囚室,不由分说地把单独关押在这里的志愿军60军180师代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吴成德拽到操场上,用高压水枪不停地对他进行攻击。

因为当天是最后一批战俘的遣返日,这是敌人以洗澡为名对吴成德进行的最后一次折磨。

吴成德被强大的水流一次一次打倒在地,又一次一次顽强地站了起来,始终不向敌人低头!

上午9时,当双方战俘在板门店进行交换时,中方熟悉吴成德的干部再次见到他的时候,根本就认不出来。之前体重达130多斤的吴成德浑身伤痕累累,眼眶凹陷,骨瘦如柴,身体十分虚弱。

终于回到祖国怀抱的吴成德来到昌图归俘管理所后,首先入院接受治疗,伤愈后接着就是长达一年之久的甄别审查和政治学习。

1955年审查结束,吴成德被免职,并离开军队,被分配到辽宁盘锦大洼农场担任副场长。

其后在1966年至1976年的那段特殊时期里,吴成德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对待,历经坎坷,备受蹉跎。

1980年,中央下发了《关于志愿军被俘归来人员问题的复查处理意见》的第74号文件,全面地、客观地、正确地规定了对志愿军被俘归来人员的重新审查、正确处理办法。

1982年,经过组织部门重新鉴定与处理,为吴成德落实了政策,并享受部队军级干部待遇,全家从农场迁回山西老家。

1996年3月6日,吴成德老人去世,享年84岁。家人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吴成德多年来一直为革命老区和灾区捐款捐物,各种捐赠凭据及纸面记录的总金额高达数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