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官渡之战:高手过招,袁绍的表现并不蠢,曹操赢得侥幸
发布日期:2024-06-09 20:57    点击次数:186

自古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貌似只要结果是好的,过程必然是好的。

反之,仿佛只要结果不如人意,过程必然是坏的。

历史上的官渡之战就是如此。

可如果剔除偏见,再看这场大战,会发现曹操PK袁绍,堪称高手博弈。

袁绍的惨败,属于偶然中夹杂着必然,但偶然性居多。

详解官渡之战前,先简单介绍两位主角的创业过程。

公元189年,董卓以调和外戚与宦官纷争为由,率军入京,废立皇帝,操控朝廷。

袁绍反对废帝,与董卓大吵一架后,逃亡至冀州。

曹操亦深感无力对抗董卓,改名换姓,逃出京师,在陈留起兵。

公元190年正月,关东群雄起兵讨董,并推举袁绍为盟主。

但事实证明,这只是一场闹剧。

偌大的关东联盟,只有曹操和孙坚表现积极,其他人都是作壁上观。

作为盟主的袁绍,不仅不出力,反而最先挑起内斗。

公元191年,袁绍用计夺取了韩馥的冀州。

同年,曹操投靠袁绍,并在袁绍推荐下,坐上了东郡太守的位置。

公元192年,袁绍和公孙瓒开始大战。

这一年,兖州刺史刘岱战死,经陈宫运作,曹操入主兖州。

公元193年,袁绍剿灭河北各地的黄巾军。曹操征讨徐州,暴打陶谦。

公元194年,袁绍重创公孙瓒,派外甥高干接管并州。

同年,曹操再度征讨徐州,但因为张邈、陈宫反叛,引吕布入兖州,曹省长一夜之间沦为曹县长。

公元195年,曹县长在袁大哥支持下,打跑吕布,平定兖州,又变回曹省长。

公元196年,袁绍派长子袁谭拿下青州,势力再上一个台阶。

这年八月,曹操迎汉献帝到许都。自此开始奉天子以令不臣。

不过,曹操政治地位大涨的同时,也让他得罪了袁绍。

昔日的兄弟反目成仇。曹操知道袁绍肯定要来揍自己。

于是接下来的几年,曹操征张绣,灭吕布,抚关中,入河内,定淮南。以最快速度扩张地盘。

另一边,袁绍也加快速度,灭公孙瓒,吞并幽州。控制了“青幽并冀”四个州。

明面上看,袁绍坐拥四州之地。但仔细分析,袁绍的地盘有水分。

如并州、青州、幽州,袁绍只是局部控制。只有冀州是完全掌控。

另外,袁绍集团内部的派系斗争也十分激烈。

袁绍逃离洛阳时,与逢纪、许攸同到冀州。这二位是南阳人,被称为南阳派。

空手套冀州前,袁绍身边聚集了一批名士和将领。

如荀谌、辛评、郭图、荀彧、郭嘉、淳于琼等。

这些人因大多来自颍川郡,被称为颍川派。

当然,荀彧、郭嘉后来又跳槽投奔了曹操。

夺取冀州后,袁绍重用了一批冀州人。如审配、田丰、沮授、颜良、文丑、张颌等。

这些人被称为冀州派。

以上派系构成了袁绍的基本盘,却又互相倾轧,争夺话语权。

郭图和沮授就是典型,只要沮授主张的,郭图一律反对。

比如沮授建议袁绍迎献帝,郭图反对,说皇帝不好控制。结果便宜了曹操。

如果只是党争倒也罢了,审配、逢纪,辛评、郭图还分别拥立袁绍的儿子袁谭、袁尚。

更要命的是,袁绍无法调和矛盾,居然让三个儿子和外甥高干各守一州。

他也不担心自己哪天他挂了,兄弟相残,河北内战。

对此乱象,荀彧就预言,如果许攸的家人犯法,留守邺城的审配肯定不会放过,那么身在官渡前线的许攸必然生变。

结果一语成谶。

不过从后来曹操烧毁大臣与袁绍的密信,强调“孤尚不能自保,何况众人”。

可以看出曹操集团内部同样存在人事不和的情况。

并且,曹操的核心地盘,无论体量还是质量,此时也不如袁绍。

就在袁绍坐拥“青幽并冀”四州的同时,曹操也控制了“兖豫徐司”四个州。

但徐州由于此前多次被曹军屠杀,很多地方十室九空,徐州人对曹操恨之入骨。

司州(司隶校尉部)也一样,潼关以东惨遭凉州军蹂躏,很多郡县形同无人区。

潼关以西,情况更糟糕,不仅战乱不断,当地军阀对曹操也是阳奉阴违。

豫州南部是袁绍的老家,此前还是黄巾起义重灾区,同样靠不住。

江淮让袁术祸害了多年,可以说是一片狼藉。

兖州因为数年混战,也是元气大伤。

这里可能有人会说,袁绍不也是长年混战吗?怎么单说曹操?

实际上,袁绍拿下青州后,他的核心区冀州,就已经没什么大的战乱了。

后来征讨公孙瓒,袁绍是以三个州打一州,消耗相对不大。

而曹操是在迎奉汉献帝前后才开始大规模扩张。

至公元199年初,曹操才以兖州为根据地,拿下剩下三州。

也就是说,官渡之战前,袁绍休养了三年。冀州民人殷盛,兵粮优足。

而曹操的地盘大多是刚刚打下来的。经济凋敝,士民疲惫。统治基础极其薄弱。

也正因如此,刘备后来才能轻松重夺徐州。

基于曹操的明显劣势,袁绍率先出招,使用合纵之法,拉拢曹操周围的势力。

如南阳张绣、荆州刘表、关中诸侯、汝南黄巾军等。

一旦合纵成功,曹操会被四面围攻。

但曹操见招拆招,使出连横之法,招降了张绣。稳住了马腾、韩遂,让关中军阀暂时中立,两不相帮。

刘表本想派兵支援袁绍,可因为后院起火,不了了之。

至于汝南黄巾军,实力太弱,曹操暂时没搭理。不过这也留下了后患。

与此同时,曹操还派史涣、曹仁夺取了河内郡。

见合纵被破,曹操的势力范围又扩张到黄河以北。袁绍召开军事会议,让大伙各抒己见,怎么对付曹操。

监军沮授首先发言,建议袁绍利用优势军力与曹操进行持久战,不必急于决战。

不出意外,郭图跳出来反对道:兵法讲究十围五攻。以袁公之神武、河朔之强众,讨伐曹操易如反掌。如今不灭曹操,以后再想图谋就困难了。

沮授、郭图所言其实都有道理。不能因为袁绍否决沮授的意见,他后来失败了,就认为沮授的建议就是正确的。

所以袁绍起先并没有插话,让他们继续讲。

但沮授接下来的发言就让袁绍非常恼火了。

沮授说:曹公法令畅通,士卒精练,非公孙瓒等人可比也。如今放弃万安之术,而兴无名之兵,我实在是为袁公感到忧惧。

此言一出,郭图马上抓住小辫子,对沮授一通火力输出:武王伐纣,不曰不义,何况出兵是讨伐曹操,而非讨伐天子,并不是师出无名!你说袁公兴无名之兵,你到底几个意思!

说罢,郭图乘机劝袁绍收回沮授的兵权。

袁绍倾向于速战速决,便采纳郭图的建议,分监军为三都督,让沮授与郭图、淳于琼各典一军。又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叫上长子袁谭,准备南下进攻曹操。正式开启对抗模式,

听闻袁绍即将率军南下,曹操这边同样意见不一。

不少人开始鼓吹袁军必胜。其中的代表就是孔融。

不过反对声音被曹操、荀彧压下去了。

为争取战略主动,曹操一面令臧霸等青、徐豪强袭扰青州,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都。

一面让河内太守魏种牵制并州,保证左翼安全。

同时在许都东北方向布置了四道防线:

前哨据点为白马津,由东郡太守刘延驻守;

于禁率领步骑两千驻守延津,兼顾延津河防,此为第二道防线;

徐晃、张辽率步兵万人在阳武布置第三道防线;

曹操率领乐进、许褚诸将及郭嘉、荀攸等谋士驻扎官渡,组织指挥全局战斗。

荀彧则留守大本营许都,负责总理后方诸事。

另外,曹操还令夏侯惇率五千人守敖仓,保证粮草安全。

以当时情势而言,这一部署是得当的,挑不出什么毛病。

首先,粮草一直是曹操的软肋,如果战场离许都太远的话,运输太困难了。

其二,袁绍兵多,曹操兵少,千里黄河,袁绍可以任选一处渡河。

曹操如果分兵把守,不一定能猜对,即使猜对了,分兵后的那点儿兵力也不够。

而袁绍虽然可以从青州南下,经徐州迂回包抄许都。

但这么打,对于袁绍来说就舍本逐末了。他的大本营在邺城,直接南下,渡过黄河找曹操决战,这条补给线显然最短。

一旦打败曹操,进占许都,迎奉汉献帝。徐州、兖州根本不用打。

曹操早就得罪了兖州士族和徐州父老乡亲,到时候可以传檄而定。

这其实也是袁绍为什么要把袁谭调到自己身边的原因。

就是为了集中优势兵力,毕其功于一役,在河南消灭曹操。

第三,官渡两侧的地势不利于大军行动。

袁绍要想与曹操决战,必须走官渡。

综合考虑,无论曹操还是袁绍,官渡都是必争之地。

而对于曹操来说,官渡就是最佳战场。

曹操做好了准备,但就在此时,徐州爆出大雷。

公元199年夏,刘备借口拦截袁术,脱离曹操控制。

随后,刘备做掉徐州刺史车胄,二度入主徐州,对曹操侧翼形成巨大威胁。

曹操无暇分心,令刘岱、王忠率军攻打徐州,结果被刘备打败。

刘备获胜后,放出豪言:让曹操亲自来吧,虾兵蟹将我看不上!

正所谓求锤得锤。

公元200年初,衣带诏事件泄露,曹操夷灭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三族后,亲自征讨徐州。

刘备听闻曹操将近,大惊,急忙派人向袁绍求援。

据《三国志·袁绍传》记载,田丰劝袁绍趁曹操攻刘备之机,袭击曹操后方,却被袁绍以儿子生病为由拒绝。

气得田丰举着拐杖,敲击地面说道:好不容易赶上这样的时机,竟然因为小孩子生病而丧失机会,可惜呵!

田丰说绍袭太祖后,绍辞以子疾,不许,丰举杖击地曰:"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之病失其会,惜哉!"

后来,刘备兵败,袁绍这才出击许都,可田丰的态度又变了,坚决反对出兵。

田丰认为曹操既破刘备,许都不再空虚,建议暂时按兵不动,外联诸侯,内抚百姓,然后挑选精锐部队,分为奇兵,袭扰河南,使曹军疲于奔命,百姓无法安心生产。这样的话,用不了三年,曹操就会陷入困境,我们就能坐等胜利。

袁绍不听,田丰反复劝谏,袁绍实在受不了,以扰乱军心为名,将田丰囚入狱中。

如果只看袁绍的本传,会觉得他就是个大傻子。总是避开正确答案。

然而根据《三国志·于禁传》记载,袁绍当时其实出兵了,并且还是亲率大军猛攻于禁驻守的延津。

刘备以徐州叛,太祖东征之。绍攻禁,禁坚守,绍不能拔。

估计是为了迷惑曹操,袁绍故意装傻,明面上拒绝田丰,让曹操能安心东征徐州。实则暗中调兵遣将,趁虚而入。

此时,只要刘备能拖住曹操一个月,历史很可能就会改变。

这个要求也并不高。

想当初曹操征吕布,前后打了三个月才拿下徐州。

如果曹操陷在徐州无法自拔,史书对他和袁绍的评价将会两极反转。

但不想,于禁顶住了袁军猛攻,而刘备却被曹操一波流带走。

打跑刘备后,曹操迅速回援。结果袁绍的计划落空,一顶大傻叉的帽子就这么在他头上扣了两千年。

这就如开头所说,历史是很神奇的东西,它有真有假。

胜利者往往会被无限拔高,即使是胡言乱语,也会被看作成金玉良言。

失败者往往会被各种贬损。即使是金玉良言,也会被看作成胡言乱语。

再说回来。

袁绍的计划失败,并没有气馁,反倒斗志昂扬。因为他获得了名正言顺的开战理由。

那就是奉“衣带诏”讨贼。

曹操那边,因为陈琳的檄文,忍无可忍,决定应战。

由此,袁、曹两家公开宣战。

公元200年二月,袁绍进军黎阳,企图渡河与曹军主力决战。

接下来的一战,史料记载又存在冲突。

据《三国志·袁绍传》记载,袁绍遣颜良进攻刘延。

沮授认为颜良性情急躁,不稳定,不可独自领兵。反对让颜良独自领军。袁绍不听。

可是《三国志·武帝纪》和《后汉纪》却记载,此战,袁绍令颜良、淳于琼、郭图、沮授共同攻击刘延。袁绍实际上采纳了沮授的建议。

至于说,后来曹操见招拆招,声东击西,引诱郭图、淳于琼回防,让关二爷成功阵斩颜良,那就是另外一码事了。

颜良孤身战死后,曹操感觉白马津守不住,便带着老百姓撤往官渡。

袁绍见曹操要跑,立刻派文丑和刘备追击。

曹操身边当时只有几百骑兵,袁军有五千骑兵。一旦被追上,就是又一场当阳惨败。

危急时刻,曹操令骑兵全部下马休息,并将辎重丢弃到路边。

袁军不知有诈,本着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宗旨,纷纷争抢财物。不一会就乱成一团。

趁此机会,曹操突然下令反攻,徐晃等人翻身上马,大破袁军。

刘备见大事不妙,撒丫子开跑。文丑跑得比较慢,死于乱军之中,不知被何人斩杀。

自开战以来,袁绍的操作并无过失。且颜良、文丑乃河北名将,但却都被一战而斩。

见此情形,沮授再次建议袁绍以持久缓进战术,消耗曹操。

理由是河北兵的战斗力不如河南兵,而袁绍的优势在于兵力多、物资多。速战速决只会便宜了曹操。

袁绍是个什么态度呢?

按照袁绍的本传记载:“沮授建议持久战,袁绍不从”。

可是关于这一段,袁绍的本传与其他史料也存在冲突。

在《三国志·武帝纪》和《后汉书》中,都提到了“相拒连月”,“相持百余日”。

此前,沮授曾劝袁绍:“胜负变化,不可不详。如今应该屯留延津,分兵攻官渡,如果能够克胜,再增兵也不迟;如果失利,兵众也可以安全撤离。”

由于袁绍不听,沮授称病不见,袁绍因此憎恨他。

如果只看结果,沮授显然哪哪都对。

但沮授闹意见,闹得全军上下皆知,导致军心浮动,袁绍肯定要敲打他。

于是,袁绍再次心口不一,嘴上不同意,实际上还是采纳了沮授的建议。

袁曹大战间隙,江东小霸王孙策出场。

他准备趁着曹操全力对阵袁绍时,奇袭许都。

这事要成了,无法想象历史将会如何演进。

但计划还没实施,孙策就挂了。

此后,江东局势动荡不安,对曹操不再构成威胁。

四面八方的诸侯一个都靠不住,袁绍只能靠自己了。

公元200年七月,袁绍进军阳武(今河南中牟北)。

八月,袁曹两军主力正式对峙在了曹操选定的决战地点——官渡。

袁绍的兵力约10万。

曹操的兵力按《三国志·武帝纪》的描述,只有袁绍的十分之一。也就是1万人。

但《武帝纪》中又提到:“绍连营稍前,东西数十里。公亦分营与相当”。

曹操如果只有1万人,还要分营,规模还与袁军营垒相当,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曹军兵力绝对不止1万,实际应该至少在2万以上。

对峙不久,两军展开会战,一直打胜仗的曹军在会战中惨败。

曹家怎么败得,史料没说。

但肯定输得很难看。否则也不会躲进营垒,坚壁不出。

见曹操做缩头乌龟,袁绍令军士修筑壁楼,堆起土山,从高处向曹营射箭。

一时间,箭如雨下,曹军叫苦不迭,就连吃饭、“蹲坑”都得蒙着盾牌。

当然,曹操也不会坐视挨打。

不久后,曹军用新式武器“霹雳车”摧毁了袁军的壁楼、土山。

袁绍的反应也很快,立刻变招,采用地道战,命人挖掘地道,进攻曹军。

曹操见招拆招,在营内挖掘长沟进行防御。

正面攻不动,袁绍另辟蹊径,买通了曹操身边的常从士徐他,预谋刺杀曹操。

自开战以来,许褚寸步不离,时刻保护曹操安全。徐他等人一直没机会行刺。

直到有一天,许褚累得实在不行了,徐他才带着一帮刺客行动。

但还没来得及下手,许褚又回来了。

据《三国志·许褚传》记载,这个事,非常奇妙。

许褚准备休息时,突然感到心神不宁,第六感告诉他,老板可能会有事。

于是,许褚便立即回到了曹操身边,斩杀了正打算行刺的徐他等人。

事后,曹操更加信任许褚,出入同行,不让他离开身边。

行刺失手,袁绍依旧不慌,他手上能打得牌太多了。

第一张牌就是先前被曹操忽视的汝南黄巾军。

袁绍先派人勾搭汝南黄巾军领袖刘辟,随后又让刘备带着河北兵前往相助。

很多汝南官员见黄巾军被袁绍策动,也纷纷响应袁绍。

得知后方不稳,曹操采纳荀彧的建议,免除了汝南郡的赋税。同时又派曹仁率骑兵打击刘备和刘辟。

估计因为带的是袁绍的兵,用的不顺手,刘备惨败,逃回袁绍大营。

随后,曹仁又击败刘辟,震慑了汝南的反叛诸县。

袁绍的第二张牌是截断曹操的粮道。

为此,袁绍派部将韩荀钞断曹军西线,不过韩荀也被曹仁在鸡洛山大破之。

袁绍的第三张牌还是刘备。

惨败于曹仁后,刘备对袁绍说:我再去汝南敌后打游击,顺便联络刘表。你的士兵我用的不顺手,这次我带自己人去。

袁绍也不想出血了,便归还刘备本部人马,令他前往汝南活动。

要不说还是自己人用得顺心,重回汝南后,曹操派遣蔡阳前来攻打,被刘备轻松斩杀。

随后,刘备联合贼寇龚都,聚众数千,在曹操的大后方顺利扎下了根来。

与此同时,官渡战场的对峙仍在继续。

袁绍不断出牌,派遣大量游击劫粮队夜以继日地钞截曹操的粮道。

在袁绍一次又一次地的出招下,曹军士卒疲乏。

要知道,曹军可是主场作战,结果远道而来的袁绍不缺粮,反倒是曹操缺粮。

有一天,曹操见运粮士兵疲于奔命,于心不忍。心里打起退堂鼓,便写信给荀彧,商议退守许昌。

荀彧帮助曹操解决了粮草运输问题,即命令负责后勤补给的任峻,采取十路纵队为一部的大规模运粮队编制,甚至派出禁卫军护送粮草,防止袁军袭击。

但破敌之策,荀彧也想不出来,只能在回信中说一些正确的废话。

如”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给曹操加油助威,让他挺起胸膛坚守,以待时局变化。

曹操当然也明白自己的处境,无路可退,遂坚壁持之。

又坚持了一段时间,荀攸得到情报,袁绍的数千辆运粮车就要到达官渡前线。

荀攸还得知护送军粮的袁军将领韩猛虽然骁勇,但有轻敌的毛病,便建议曹操劫粮!

曹操认为可行,令徐晃、史涣出击,烧毁袁军辎重。

兵法云: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打仗打得就是后勤,粮草足以关乎战局的最终走向。

但袁绍、曹操却能相互袭击对方的补给线。荀攸甚至知道袁绍的运粮车什么时候到。

这说明双方其实是打明牌,基本没有秘密可言。

或许这就是袁绍要装傻子的原因。他身边肯定有曹操的卧底,而对面也有他的卧底。

徐晃、史涣截粮成功,导致袁军也开始缺粮。

但曹军的情况更严峻。

运粮士卒因连日高强度工作,皆疲乏不堪。粮草再次告急,

九月,曹操迫不得已,再度出击,结果又收获一场惨败。

胜利遥遥无期,重压之下,曹操只好摊牌,对运粮的士兵们表示:再给我十五天,如果届时不能破袁绍,就不再辛苦大伙了!

这句话一出,意味着曹操的政治生命开始倒计时。

15天到后,若是还没拿下袁绍,士气将彻底崩盘!

进入十月,淳于琼等五将率万余人,护送军粮到了袁绍大营以北40里处的乌巢。

此时此刻,袁绍收到两条建议。

沮授建议袁绍:增派蒋奇领一支人马在淳于琼外侧,防止曹操偷袭。

许攸建议袁绍:曹军即将断粮,应派轻骑奔袭许昌。

结果袁绍都没有采纳。

以当时的情况而言,许攸的建议,完全没必要。

曹操即将断粮,如果连许攸都知道,袁绍不可能不知道。

而许都近在咫尺。一旦曹军粮尽退兵,士气涣散,还愁拿不下许都?

沮授的建议倒是可以采纳。

这会儿,坚持就是胜利,只要粮草充足,必然能耗死曹操。

所以派兵增强防备,没有坏处。

但袁绍看沮授不爽,不纳其言也正常。

并且乌巢在袁军大营后方,还有一万兵力守备,曹操想偷鸡,谈何容易?

但就在这时候,许攸家里人犯法,被留守大本营的审配抓了。

许攸献策,被袁绍否决,本就心情不悦。

家人被抓,更是让他勃然大怒,索性投奔了曹操。

曹操听说许攸来投,高兴得连鞋都顾不上穿,光着脚就跑出来迎接了。

为什么曹操如此重视许攸?难道只是因为许攸献计烧乌巢?

显然不是。

尽管曹操在袁绍那头有卧底,但卧底想弄到绝密情报,难如登天。

如乌巢守军的口令和暗号,布防情况,粮仓的位置等等。

而许攸作为最早追随袁绍的谋士,他想弄到这些情报,还是比较容易的。

所以许攸必然向曹操提供了大量袁军的绝密情报。这也是曹操敢亲自带少量人马奇袭乌巢的原因。

当然,许攸见到曹操,肯定不会直接露底牌。

据《曹瞒传》记载,双方见面后,许攸问道:你还有多少粮?

曹操先说还能打一年吧。后来改口,半年。后来又改口,我逗你玩呢,还有一个月。

许攸冷笑道:你没粮了!已经到生死存亡关头了!现在不光你缺粮,袁绍也缺粮,但第二批粮草已运到乌巢,你要是再烧一次,袁军必然粮尽崩溃!

曹操退无可退,不愿坐以待毙,遂立即执行许攸带来的可行性方案,留曹洪、荀攸守营垒,亲自率领步骑五千,冒用袁军旗号,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利用暗夜走小路,奔袭乌巢。

到达乌巢后,曹军立即围攻放火。

但袁军辎重多在乌巢大营内,淳于琼也不似演义中那样,喝得烂醉如泥,而是指挥军士紧闭营门,不让曹军的火把扔到乌巢内营。

很快,袁绍获知乌巢遇袭,叫来郭图、张颌咨询建议。

郭图认为应该围魏救赵,乘曹操不在,进攻曹军大营。

张郃主张救乌巢,理由很简单:曹军营寨坚固,难以攻克,而如果乌巢粮草不保,大家都得玩完。

袁绍采纳了郭图的建议,派高览、张郃率领重兵攻击曹营,只派轻骑救援乌巢。

整场官渡之战,袁绍派部将出战,一次都没赢过。

这时候偷袭曹军大营,倒不是说不行,而是应该由袁绍亲自领兵。

但袁绍却让反对进攻曹军大营、战意不足的张颌领兵。

这个决定,可以说是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几乎唯一的一次失误。

然而就是这次致命失误,让曹操逆风翻盘。

当晚,张郃、高览率军猛攻曹军大营,没有意外,根本打不下来。

另一边,曹军急攻乌巢,原本也很难破阵。

但淳于琼看到曹操亲自前来,下令出营迎击。

结果双方一交手,淳于琼大败。

不多时,探马来报:袁军救援即将赶到,请求分兵阻击。

生死时刻,曹操亲征的价值体现出来了。他战神附体,做出重要决定:分什么兵!先破乌巢!

如果不是曹操亲征,换作其他将领,怕是很难有这种背水一战的勇气。

正所谓将无贪生之念,士有必死之心。

曹操不怕死,曹军士气由此大涨,最终以五千之众,歼敌一万,斩杀淳于琼,并将乌巢粮草全数烧毁。

张郃、高览闻得乌巢被破,心想回去也是死,便投降了曹操。

辎重粮尽,大将叛逃,这仗没法打了。

按照《三国志·袁绍传》的说法,乌巢粮草被烧后,袁军立时不战自溃。

太祖还,未至营,绍将高览、张郃等率其众降。绍众大溃,绍与谭单骑退渡河。

但《三国志·贾诩传》中又说,官渡之战的最后关头,曹操指挥全军出击,从正面围击袁绍三十余里营,袁军这才全面崩溃。

乃并兵出,围击绍三十馀里营,破之。绍军大溃。

另据《后汉纪》和《后汉书·天文志》记载,袁军崩溃的时间是十一月。

其年十一月,绍军为曹公所破。——《后汉纪》十一月甲子,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绍师大溃。——《后汉书·天文志》

如果这个时间是准确的,说明乌巢粮草被烧后,袁绍在官渡与曹操又相持了一个月。

估计是袁绍不服输,还幻想着耗死曹操。

但他忽视了士气问题。

曹操破釜沉舟,亲率大军斩杀淳于琼,这对士气有极大提升。粮草自然不成问题了。

而袁军士气低落,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就仿佛一座破房子,只要踹一脚,整个建筑就会轰然倒塌。

最终,曹操亲自踹塌了这栋破房子。

袁绍、袁谭见势不妙,率800骑兵逃回河北。

曹军追赶不及,但俘虏了沮授和七万袁军。

据《后汉书》记载,曹操认为这些袁军是“伪降”,下令全部坑杀了。

至于是不是“伪降”,那就不得而知了。

只能说,曹操没有粮食收编这些士兵,又不敢放他们回去。如果放归,没俩月,肯定又跟着袁绍打过来了。

所以定性为“伪降”,全部杀掉,最合适。

当然,沮授不在其中。曹操与他是故交,起先希望拉拢过来。

沮授表示,自己一家老小都在河北,如果投降,恐牵连家人。若蒙您的心意,请速速将我处死。

曹操听完后,叹息良久,赦免了沮授。

但沮授毕竟全家都在河北,没多久就策划逃归,最后因事败被杀。

自此,历时近一年的官渡之战以袁绍的彻底失败告终。

回看这场大战,曹操方面抵抗顽强,部队战斗力很高,在局部战场让袁绍吃尽苦头。

而袁绍方面虽然败绩不少,但在大部分时间里,并没有伤及根本。始终占据着上风。

但袁绍手下将领不和,如郭图分别与沮授、张郃的矛盾,许攸、审配的对立。

袁绍作为君主,不但无法摆平手下的对立,反而不断激化矛盾,最终尝到了苦果。

不过,袁绍在幽、并、青、冀四州有比较牢固的统治基础。

如果说袁绍此前有十种办法弄死曹操,现在仍然还有九种。

官渡之战的失利,只是导致他暂时失去了进攻能力,只要休养生息几年,仍然可以再次与曹操一战。

可是,袁绍兵败后,面子挂不住,忧愤攻心而死。

袁绍死后,曹操攻打河北,与袁军互有胜负。

但袁谭、袁尚为了争权夺利,相互攻击,给了曹操趁虚而入的机会。

后来,袁谭因夺权失败,与曹操联合,引狼入室。

最终,袁绍不争气的几个儿子被曹操一锅烩,曹操经历数年鏖战,统一北方。